![](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wallowsky/1382631959-1302906064.jpg)
綁辮子的時光,全省趴趴走,寫過好多文字。當時的我,才經歷過兩次刻骨銘心的暗戀吧,竟然還寫了一篇討論外遇、如何經營婚姻的主題。哈哈哈!其實你不要笑話我,我們當時的工作小組都很年輕啊,就連總編輯也才芳齡接近30而已。
去年十一月,我參加「愛在101」活動,看到老中少三代穿著白紗禮服的新娘新郎們,再次宣示彼此對愛情的誓約。當天我的角色是面無表情的紀錄者,內心卻被眼前的景象震了好幾下呢。在此也祝福朋友們的愛情完美無瑕,牽著手一起走,從黑髮走到白頭。
婚姻智慧果
有人,苦守情愛,無奈地自舔傷痕,瀕臨情感潰堤之際,一昧地將錯誤歸咎他人。
也有人,超越小愛,化危機為轉機,審視情愛、沈澱心靈之後,再生婚姻的智慧果實。
經營人世間的婚姻,找不到一本完美無缺的指導手冊,依它而行,就可保證雙方「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童話生活」。
可是,面臨婚姻挫折的人,終究難以置信,為何當初誓言旦旦、對自己說情談愛的他(她),竟然變質了?
為何婚姻病毒會入侵?
針對現代婚姻問題來剖析,台北市「佛教觀音線協會」家庭關係服務中心副總幹事曾菱炤女士,以一個人的生理機能為譬喻,生命本體若健康、且扺抗力強,即使處於大規模流行性病毒的傳染期,被感染致病的機率仍可大大降低。
她將此說,延伸至婚姻外遇問題。由男女雙方共同組成的婚姻生命體,如果婚姻本身的經營已達完善無隙,縱使一方出現「婚姻病毒」的侵擾,「解毒」的抗體應該可以立即發揮效能,不至於影響大局。
所以,婚姻受到衝擊的男方或女方,是否能將驚心動魄的情緒反應先行降溫,冷靜地省思:「為什麼我倆之間,婚姻病毒會輕易入侵成功?」
婚姻二字,需要兩人的實際付出與共同經營;一旦出了問題,直接將癥結歸向於任何一方,就專業的輔導來評析,實欠缺理性與客觀。
「婚姻病毒」僅是一條顯而易見的導火線,它的曝光,也讓長期隱藏在婚姻暗處的摩擦嫌隙,具體浮現。
釐清「表相」與「真相」
長期對失婚或處於婚變邊緣婦女提供諮詢輔導的「晚晴婦女協會」總幹事陳秀鳳女士,面對當事人諮詢外遇事件,過程中不引導、不草率斷然下決策,僅提供一面檢視的鏡子,共同整理出多把理性的鑰匙,請他們自己選擇、勇敢去開鎖。
「我們絕對不會對當事人做出『勸合』或『勸分』的建議。」她說,諮詢輔導一方面是疏導當事人陷入囹圄的情緒,另一方面是理性分析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最後,還是要當事人自己決定該走哪一條路。「婚姻問題出現了,正好提供當事人一個看清自己婚姻『真相』和『表相』的機會。」陳秀鳳強調。
當然,這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過程,畢竟沒有一對選擇走向紅毯那端的情侶,「事先」已經規畫好了,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向另一半說再見。
當初他(她)是你的最愛,現在,「至愛」演變成「無情愛」,人往往無法再以「愛」出發,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理性處理「我們之間」(你、我或第三者)的難題。相反地,從以下的情緒話,不難觀察這個事實 ─ 「我執」永遠主導著外遇的錯綜複雜。
─ 誰能比「我」(女方)更了解他,「我」跟我先生結婚十八年...
─ 太太和「我」(男方)同床異夢,「我」渴望相知相惜...
─ 「我」(第三者)也不願意,但,「我」也是感情的動物...
迷惘的當事人豈知,唯有先「捨」棄自我成見,使「表相」煙消雲散,才能「得」知事端始末的「真相」啊!
喚出生命的社會價值
外遇的社會影響力,不僅波及到男女「感情」層面,還牽連出「子女」及「經濟」問題,對社會的殺傷力相對地也就增強了。
晚晴協會總幹事陳秀鳳女士根據諮詢個案的經驗作歸納,她分析,台灣地區部分婦女朋友陷於先生外遇、婚姻暴力、或性虐待的創傷,卻因無法在法律上爭取到「子女監護權」,或因離婚後「經濟」缺乏保障,往往被迫選擇依附在破碎的婚姻中委曲求全。
台灣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化,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機率增高,「外遇問題」實應視為整個大環境變遷、社會價值觀移轉後的時代產物。事實上,不論已婚或未婚的男女,婚前、婚後都須具備「自我價值」的覺醒。
越來越多外遇事件,令人談之而色變,尤其是長期寄居於婚姻中的人,早已忽略了本身的社會價值。情感上的另一半離開了,他(她)也跟著倒了;家庭結構失衡了,他(她)也頓時成為漂流在荒海上的浮木。
勇敢走出外遇的困境,正視「婚姻問題」本身之後,還需要突破「自我成長」這道關卡,由情慾愛恨之中淬勵甘霖般的神奇力量。
智慧的人生模式,除了經營家庭感情之外,社會上仍有廣闊的空間,值得做同等的付出。綜言之,感情與婚姻 ─ 是人生命的一環,但,它絕非是存在價值的全部。
互持互助 但不互敵
平均每個月諮詢一萬五千通婚姻問題電話的晚晴協會,其中婚外情所佔比例高達八成。協助陷於婚姻問題人們走向陽光的專業輔導機構,如台北市社會局所屬單位、民間婦女團體等,也辦理心理諮詢服務、傾聽團體經驗分享、專才職業技能培訓等成長課程,期望一時遭遇婚姻打擊的男女,能互持、互助,但不要讓兩性關係互為敵人。
晚晴協會理事長楊祖珺女士在夫妻離異之後省悟到:「別以為外遇或離婚是造成我們孤獨或寂寞的來源;不能反省掌握自己、不能清楚認識配偶,即使一輩子『從一而終』,孤獨或寂寞的狀態也可能如影隨形的。」
如果遭逢婚變的人,無法面對外在的社會形勢,也不敢面對自己扮演的真實角色,猶如雙腳深植於泥沼一般。因為無力突破心理的自我設限,只能徘徊在進退兩難的窘境中。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臺上的唯一主角,試問,誰有權導演這齣戲以悲劇或喜劇收場呢?是同台演出的演員嗎?是台下的的觀眾嗎?
非也,人生的大戲,操之在己。
上一場戲,忘詞或失常的演員,由於掌握了更具體的臨場經驗,在下一場戲中,反能磨鍊出更驚人的劇場實力。不是嗎?
追求有愛有智慧的人生
經驗過感情路上的苦澀悲悽,目睹當事人絕望無助的心靈折磨,著實令人不寒而慄。可是,失婚者,不等於是人生旅途的失敗者。
況且「婚姻情感」也無法離開一切事物運轉的規則 ─ 成、住、壞、空的週期。情愛糾葛赤裸地反映真相,使當事人正視愛的真諦為何。
智慧者應該勇於接受「無常」的示現與考驗,積極轉逆緣為善緣,透視愛的本質,進而滋生出「智慧之愛」!
【文章原刊登在慈濟月刊第361期】
愛在101活動照片 攝影日期/200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