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媽媽生病了,環保議題在全球發燒,事實上,人的身體更需要落實環保。嚴格來說,腸道保健與否,攸關一個人的健康、甚至壽命的長短。好友perth815每天一早空腹先喝一杯五百到一千cc的溫開水,確實是好方法。

「水分、高纖、運動」是告別便秘的三要素,如果能多多攝取無毒害的新鮮蔬果,便便自然會通暢。像我白天久坐在辦公室,這幾年的定期運動,也只有種花而已,似乎嚴重不及格。為了健康,我應該好好調整生活作息才是啊。






破解腸道保健6大迷思


主講人/陳樞鴻醫師 國泰綜合醫院新竹分院外科部主任


腸道環保愈來愈受到現代人的重視,然而在面對腸道保健與疾病防治的觀念,許多人卻往往存有迷思或疑惑,本文特別提供六項有關腸道保健的正確解答,協助您保健腸道長長久久!


迷思1:我雖然每天都排便,但是好像覺得還有糞便殘留在腸內,請問這種情形就算是便秘嗎?
【真相】:如果您排便時不需用力,糞便鬆軟以致於排泄時沒有困難,排便時也沒有出現便血、肚子疼痛、肛門疼痛或肛裂等症狀,就不屬於便秘。
至於排便的次數,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排便的次數從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都算正常。醫學上對於便秘的定義:一週解便的次數少於三次。


迷思2:聽說有些人的腸道蠕動天生比較遲緩,又有哪些人是屬於後天造成的呢?
【真相】:少數新生兒出生時被診斷罹患了巨大結腸症,主要是因結腸肌肉內缺乏神經節,導致大腸無法正常蠕動,於是腸內的物質或糞便大量堆積而擴大形成一個巨大的結腸,這現象是屬於病理性極端的情形。

此外,糖尿病或者其他病變引發神經傳導不佳的患者,也容易導致腸道蠕動遲緩。現今許多熱衷瘦身或塑身的窈窕女士,極端限制飲食,長時間下來使得腸道運動失調,也可能會衍生後天的腸道問題。


迷思3:我常常覺得解大便時,似乎有排便排得不乾淨的感覺,請問長期如此是否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呢?如果腸子末端阻塞了,是否也會出現便秘現象?
【真相】:一般來說,食物中的各類養分在小腸內被吸收,稀狀的殘渣會被運送至大腸;此時大腸吸收了絕大部分的水分,剩餘的物質即形成乾狀的糞便。如果直腸肛門出口發生了阻塞現象,自然就不利於排便。

少數年長的男性朋友,因攝護腺肥大症導致直腸空間被擠壓掉,排便時就會出現困難。也有部分婦女朋友因子宮後傾或子宮肌瘤而壓迫到直腸空間,所以會誤以為自己體內累積了為數不少的糞便,然而卻無法解乾淨或是有解不出大便的困惑。其他促使腸道蠕動不佳的疾病,還包括腸道內滋生腫瘤、腸道有開刀病史、婦女骨盆腔曾發炎而導致感染等。


迷思4:聽說孕婦若是採行剖腹生子,之後比較容易發生便秘現象?
【真相】:婦女並非剖腹生子就容易發生便秘,這問題與個人體質有關。少數女性朋友因剖腹產或子宮卵巢手術而造成腸道沾黏,術後可能會出現腹漲、腹痛等症狀,也由於腸道互相牽扯而導致蠕動功能不佳,醫師多建議患者多喝水、攝取高纖維素、定期運動來改善病情,不過有極少數嚴重病患甚至有可能完全無法排便,此時就需採取緊急手術治療。


迷思5:目前有哪些檢查可以協助診斷便秘的成因呢?
【真相】:大腸鋇劑灌腸X光攝影,通常可以藉此觀察整個大腸組織,檢查是否有腫瘤、瘜肉或阻塞的存在。

大腸內視鏡,則精確地診斷出腸道內是否滋生了大腸癌或瘜肉組織,此外對於發炎性的疾病如潰瘍等,也能清楚掌握。不過由於病患在這項檢查過程中會感受到不舒服,所以目前有事前施打麻醉以減輕患者的疼痛。雖然麻醉能緩和病患不舒服現象,然而缺點卻是檢查腸道過度彎曲處,若是醫師稍一疏失,可能導致腸道破裂。其他檢查項目還有:胃腸排空攝影、排便攝影等。


迷思6:請問壓力或過度緊張,也會造成腸道蠕動發生異常嗎?
【真相】:考生因升學壓力或是上班族因工作壓力,生理上發生腹瀉、便秘等症狀,皆屬於大腸急躁症候群。有些人的腸道會失去或減緩了正常蠕動的功能,造成腹漲鼓鳴、便便難解或排氣不斷等現象,往往當壓力增加時症狀更顯嚴重。

面對這類的患者,若是醫師已確定排除了腸道內滋生異物的疑慮,多建議改變緊張的生活作息,並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將有助於改善腸道蠕動的異常現象。假使腹瀉及便秘的情形過度嚴重的話,也可適度服用藥物來緩和症狀。




【健康錦囊】
高纖 多水 常運動
保健腸道好訣竅


每人每天從口腔攝取五穀雜糧及各類食物,經胃臟、小腸,再到大腸,各種養分如醣類、脂肪、電解質、維生素群、水分等陸續被吸收,其餘的殘渣及毒素則匯集至大腸最後端的結腸直腸部位,隨後再經肛門排出人體。

為了維護腸道的健康,以下提供保健腸道的三項訣竅供參考:

多水分:
體內環保顧名思義是將人體不需要的廢物及毒素盡可能地排泄出來,以免危害生理健康。人體生理構造約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由水分構成,由此可知水分對於生理運作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至於少量的電解質也有其重要性,例如人體若缺了鈣,人體容易抽筋;缺了鈉,走路易感無力;缺了鉀,心臟壓縮時容易出現力道不足之感。多數人都了解攝取纖維質對於腸道保健的重要性,不過如果吃了大量高纖維質食物卻沒有搭配喝足水分,還是無法達到順利解便的目的。

高纖維:
每日所攝取的食物中,高纖維的食材將有利於排泄時的順暢,因此是做好體內環保的要素之一;富含高纖維素的食物,以天然的青菜水果、高纖五榖類等食物為優先考量。

不過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且外食機率增加,常會影響了纖維素的攝取量而不知,因此建議外食人口先定兩天或三天為一時間週期,仔細推算三餐飲食中是否缺乏纖維素,假使答案是肯定的話,請務必做好補充動作,例如早餐吃高纖維素的燕麥或五榖類食物、中餐或晚餐多加一分新鮮水果,如此一來才能彌補因生活忙碌而遺漏了高纖食物的攝取量。

值得關心的是,因台灣飲食逐漸西化的影響,許多人經常攝取高脂肪且高膽固醇的食物(肉類、海鮮等)而不知節制,不僅身體容易肥胖,日後也容易造成高血壓及血管硬化症,並且增加心臟疾病的罹患率。此外,含有過量化學藥劑的食物以及過度加工的精緻食物,對身體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在飲食時也需秉持適量原則。

規律運動:
除了在飲食方面著重高纖維、多水分的原則之外,游泳、快走、柔軟體操等有益於腸道蠕動的運動,務必每天定時定量執行,若能每一天規律地活動筋骨三十分鐘,達到流汗的目標,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同時也是身心保健的好方法。(陳樞鴻主講)




【健康透視鏡】
溫水坐浴 改善痔瘡


所謂的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靜脈發生曲張腫脹,而使得靜脈無法暢通,肛門不僅呈現腫塊,還常常伴隨出血症狀。如果病患排便時是因肛門發生裂開而導致出血,這病症則稱為肛裂,並非痔瘡,兩者雖然皆有出血現象,但是卻為兩種不同的病症,診斷時需小心區別。

內痔是肛門內的靜脈曲張,排便時可能有一些柔軟的色腫塊脫出,腫塊有時甚至長期脫出肛門外。外痔則是肛門外的靜脈曲張,往往會在肛門外出現青色的圓形小腫塊,如果用力解便之後腫塊可能迅速變大,患者的疼痛也會加劇。

治療痔瘡,多建議從飲食及排便習慣的改善做起。溫水坐浴或以蓮蓬頭局部沖洗五至十分鐘,以其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將有助減輕排便痛苦;另外也可運用專用藥膏或塞劑治療,或採行橡皮圈結紮法來改善內痣、硬化劑注射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陳樞鴻主講)




【紙上問診】
問:我常常解完便之後,常覺得似乎還有糞便在體內,所以就繼續再解便,想要把腸道內的糞便一次都解乾淨。後來就養成了解一次便要耗時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請問長時間上廁所可行嗎?

答:解便這個反射動作,表面看似簡單,其實是大腦神經與肌肉一起進行複雜連繫的系列指令。當糞便到達直腸,容量達到定量時,就會產生刺激並透過神經反射至大腦,大腦因而下了解便的訊號,經內擴約肌放鬆、外擴約肌收縮,外擴約肌放鬆、內擴約肌收縮等反覆動作來完成排便指令。

有些人喜歡長時間端坐在馬桶上解便,甚至已經養成了一邊閱讀書報、一邊進行排便的習慣。事實上,這習慣可能會促使肛門的內外擴約肌長時間處於放鬆及收縮狀態,導致肌肉控制失調。因此最正確的如廁習慣,應該培養在短時間內完成排便動作,等待下一次便意來臨時,再行第二次如廁。

解便通常是指將直腸及乙狀結腸內的糞渣排泄出來,何況人體腸道中幾乎隨時都充滿著食物的殘渣,不可能將腸道完全清除得乾乾淨淨,這種追求毫無一絲糞便存留的想法,並不實際也沒有必要。(陳樞鴻 回答)

【文章原載於2005年6月17日出刊的美麗身心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llow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