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一人吃兩人補」,準媽媽們的好孕氣,的確是可以吃出來喔。這篇文章提供給朋友參考。






吃出幸福好孕氣
談現代孕婦的優生保健新觀念


主講人/周輝政醫師 臺安醫院優生保健科主任;台大婦產科兼任助理教授


根據日本一項趣味的統計顯示,新生代屬於「寄生族」的比率愈來愈高。所謂寄生族,意指子女無法自立門戶,須與父母共居稱之;而寄居的時機,從昔日的16年大舉延長為31年。觀察早期社會由於大家庭的庇蔭,多一個人頂多只要加一雙碗筷而已;然而現在社會結構多為精緻小家庭,迎接新生命時往往需付出數倍以上的經濟條件及人力需求,若再加上未來子女與父母共居的時間倍數延長,因此為人父母在生育之前,更需充實各項優生保健觀念,期待好運氣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


懷孕前的生理健檢:一般疾病、傳染性疾病及慢性病檢測


當男女雙方決定共育下一代,首先,醫師通常會建議孕婦在懷孕之前針對一般疾病做健檢,事先篩檢是否罹患了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等疾病,以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健康。以糖尿病為例,孕婦本身的病症愈嚴重,胎兒發生先天性畸形、心臟病或尿道問題的機率將愈高。

除此之外,也建議孕婦事先檢測是否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例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其次,目前正在服用慢性疾病藥物的孕婦,如癲間或甲狀腺疾病患者,請事先與醫師溝通,改服相同作用但是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以降低對胎兒發育的影響;而本身口服糖尿病藥物的孕婦,孕期請改為胰導素注射,以避免口服藥物對胎兒的傷害。至於關於優生學的檢測項目,還包括不孕的男女雙方、有經常性流產習慣及月經不規則的婦女。


懷孕前的心理建設:人際關係的變化及經濟基礎的考量


由於新生命的加入,甜蜜的兩人世界即將轉化為三人關係,加上女人懷孕之後的生理變化很可能影響到心理層面,故男女在懷孕之前,雙方更需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礎,以期度過孕期的考驗。至於養育子女所需的經濟開銷,往往也成為父母生育之前的心理考量。


孕婦營養攝取需均衡:三少、二多飲食原則


早期農業社會的營養攝取普遍不足,因此民間往往口耳相傳臀部較大的婦女擁有較高的生育力,這觀念相對應於當時的社會條件及飲食習慣,或許不失為一項正確的說法。不過,若是處於熱量過剩、營養失調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攝取太多油脂、鹽分及熱量卻忽略了纖維素,容易出現下半身肥胖的現象,這反而會不利於懷孕及生產。

事實上,體重太輕或太胖的婦女,在懷孕之前都建議先行增重或塑身,才能營造孕婦胎兒雙重健康的良好基礎。一般而言,成年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體脂肪超過30﹪、腰臀比超過0.85者,則可稱之為肥胖。另一項BMI值,以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所得的數值稱之,若超過23.9者視為過重,超過27者則為肥胖。

基本上,孕婦在飲食方面,可遵守「三少二多」的原則。三少指的是少油、少糖、少鹽;二多則是多鈣、多纖維。一般久坐辦公室的婦女,一天的熱量建議1500大卡為限,其中飲食中的熱量搭配更顯重要,以低熱量、飽足感高的食物為主,並多吃新鮮蔬果及喝足水分,肉類攝取則以白肉為主,減少油炸食品。懷孕的婦女,必須視懷孕的週數以及胎兒的數目,適量增加熱量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取。最重要的是,孕期仍維持適度的運動量,提高孕婦的體能,能有益生產。


孕婦宜遠離菸害及壓力過大的工作環境


值得關心的是,正當服用減肥藥卻意外懷院的婦女,請立即停止使用減肥藥物,並諮詢專業婦科醫師的意見,注意藥物的使用習慣。此外,心理層面的平和,也有益胎兒的發育,因此建議孕婦在孕期暫調或遠離壓力過大的工作環境,以確保婦中胎兒的成長及安全。

根據臨床的觀察,香菸是一種相當重要影響胎兒的有害物質。由於一根菸中具有一百多種致癌物質,孕婦只要抽一根菸,子宮的血管就會收縮,胎兒所需的營養就可能流失,因此孕婦除了必須嚴格禁菸之外,對於迴避環境當中的二手菸,更是不容忽視。

據統計,抽菸或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中的孕婦,易出現胎兒兔唇額裂、胎兒發育不良、孕婦流產率較高、孕婦前置胎盤出現早期脫離而導致產前出血及產後出血更加嚴重、新生兒的猝死症機率較高、胎兒易罹患肺炎氣喘以及未來學習能力可能降低等危機。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孕婦吸菸或長期吸入二手菸,將使下一代輸在健康的起跑點上。




【孕期食有方】
攝取足量葉酸 健全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葉酸和維生素B12關係密切,為人體造血系統中的重要因子,攸關體內骨髓紅血球之合成,至於蛋白質的合成中,葉酸也佔一席之地。懷孕婦女對於葉酸的攝取需格外留意,以避免早產難產、出血甚或嬰兒貧血等症狀。

美國政府於1995年明文立法,食品業者必須在主食當中添加葉酸,以預防胎兒畸形的機率,以及老年痴呆症的罹患率。根據美國政府的統計,由於美國民眾從平時食用的麵食中攝取到葉酸,新生兒童罹患神經管病的機率大幅降低了19﹪。

孕婦攝取葉酸有益於胎兒健康,並且建議婦女朋友應該從懷孕前的三個月起開始攝取。綠色葉菜類食物,富含大量的葉酸,包括菠菜、蘆筍、橄欖等;其他食物還包括全麥麵包、肉類等。基本上,孕婦一天所需的葉酸攝取量,建議約為400微克;若是孕婦曾有流產跡象或子女出現神經管病變者,葉酸的攝取量則需提高十倍,約4毫克。(周輝政主講)




【紙上問診】
問:為了避免動了胎氣,懷孕期間不能運動嗎?生產之後的坐月子期間,民間傳說,不能下床、不能外出、也不能洗頭洗澡。請問醫師,這些觀念正確嗎?

答:一般人都明瞭,運動前後進行暖身運動的重要性。而女人的生產,可視為此生當中最劇烈的運動。尤其是首次懷孕的婦女,在面對可能長達十四小時的生產過程時,更需留意生產前後的暖身事宜。基本上,除了孕期要有適當的運動量,醫師多鼓勵自然產的婦女,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而剖腹產的婦女,也建議在產後第三天下床行走,可避免久待床榻而造成腰酸背痛。

回顧古早期社會,民間多無加熱系統或吹風機等設備,婦女在月經期間若以冷水洗頭,容易導致頭部血管收縮,這個道理就如同月經時吃冰的理論一般。況且婦女生產之後,為了排出多餘的水分,所以毛細孔洞全開,整體溫度降低,血管自然處於收縮狀態,此時若是忽略了保暖或是刻意外出吹到凜冽的北風,的確可能會對孕婦未來的健康有所影響。

不過由於現今社會各項科技發達,家家戶戶幾乎皆有熱水儀器及吹風機,而且台灣氣候多屬溼熱,因此產後婦女應格外注重衛生習慣,降低感染,以維護生理的清潔,所以洗頭洗澡等適度的清潔動作,只要事後趕緊吹乾或注意保暖,不必一定強制禁止。(周輝政回答)

【文章原載於2005年1月21日出刊的美麗身心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llow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