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難得與陽光相約,然而北方的寒流卻又緊接著來報到!
寒冬或氣候不穩定的日子,正是高血壓的好發時節,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血壓不穩定的病患,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請記得好好保暖啊。

記憶裡的老國片,愛情故事的男女主角總是經歷千辛萬苦才能廝守一生。男女主角的身分安排,不是千金女愛上窮畫家,就是大少爺喜歡了小家碧玉,這段愛情必定也會遭遇家人的強烈反對,往往物質環境佔優勢的男性家長,可能是天天燕窩魚翅,因此罹患了心臟病或高血壓,劇情走勢也經常安排老人家怒顏斥責,不斷爭執衝突的引爆點,往往導致老人家戲劇化舊疾復發、緊急送醫……。我之所以寫了這段引言,只是想突顯「情緒管理」有益於高血壓的控制。呵呵。朋友可別想太多。心平氣和,自然能遠離高血壓。






控制血壓5策略
心平氣和遠離高血壓


主講人/李明義醫師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


血壓是了解身體狀況最好的訊號,特別是腦血管疾病已連續十二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寒冬或氣候不穩定是高血壓的好發時節,有高血壓宿疾的民眾應該特別提防。

一般來說,男性年齡超過45歲、女性55歲停經以後,比較容易發生高血壓等相關疾病。尤其是超過50歲的高齡者,每2人當中就有1人深受高血壓所苦。血壓高,容易引起腦部、心臟及腎臟的疾病,因此預防血壓攀高是高年齡者維護健康最重要的一環。

在了解高血壓之前,首先需要認識血壓的意義。血壓是指由心臟壓縮血液到身體各處所產生的壓力,它使身體得到血液循環,而正常的血壓是身體健康的表現。若依照醫學說法來談,血壓就是血液作用於血管壁上的壓力。

簡單地說,我們體內的血液都是藉由心臟打出,經動脈運送身體各部,由於血液在輸送過程中需要壓力才能促使流動,因此人體心臟就是扮演輸送血液的重要角色。若是稱心臟為人體馬達最為恰當,它負責將血液經過血管運送到身體各處,而這項運送血液到身體各部分的壓力,就稱之為血壓。

基本上,血壓由兩個數字所組成,例如120/80mmHg,這兩個數字前後分別代表著收縮壓及舒張壓。而心臟若每分鐘打出血液80次,我們身體內的動脈血管也就會隨之心跳伸縮搏動80次。當心臟收縮並同時將血液擠壓出來時,血壓隨之上昇至120毫米汞柱高度,此時測得的數值就是收縮壓,也就是量血壓時所稱的高壓;當心臟舒張接受回流血液時,動脈血壓會下降至80毫米汞柱高度,此時的數值代表的是舒張壓,也就是量血壓時所說的低壓。

高血壓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血管、冠心病、腦中風等疾病,當病患發作時,急救效率愈高,造成心臟或腦血管細胞壞死的比率會愈低,從病情發作至六小時之內,則是搶救的黃金時刻。

高血壓的預防之道,可從以下五項觀點著手:

【策略1】掌握血壓數值
預防重於治療是臨床醫學不變的法則,談到高血壓的預防也是如此,為了避免長期高血壓所造成的惡果,正常人尤其在四十歲以後,就應該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一天之中固定時間來測量血壓1至2回,並且長期記錄追蹤,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早期治療。目前全民健保提供成人免費健檢,四十歲以上至未滿六十五歲每三年給付乙次,而六十五歲以上者每年給付乙次,民眾可多多利用健保資源來保養其健康的體魄。

【策略2】飲食控制
若是身體重量愈重,心臟的負擔也就自然愈大,無形之中血壓也就會增加,因此肥胖病人經常伴隨著心臟血管等相關疾病。所以若能長期維持好理想的體重數字,將有助於血壓的穩定。除了定食定量飲食、避免攝取高糖分、高熱量及動物性脂肪以外,民眾也須留意維持營養的均衡,若是體重數字變化太大也可能造成血壓突然失控,不能不注意。

由於高血壓病患者的飲食原則,需要適度限制鹽分的攝取量,因此建議病人儘量選用新鮮的天然食材,避免食用過多的加工食品,以確定鈉鹽的吸收量。烹調時應多選用植物油以代替動物性脂肪,至於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蛋黃等食材應加以限制。

【策略3】適量且定期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同時也是避免肥胖的良方,每天適量運動更能有益身心健康,而散步是最簡易也最方便的運動形式。運動量的多寡,可以流汗作為參考依據,並以流汗30分鐘以上的效果最佳。運動之前需暖身,運動之後也請勿立即靜坐或休息,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地條理氣息。尤其是老長者在運動後切勿立即沖澡,以免引發暈眩、心臟病等危險。

【策略4】情緒保持穩定
情緒壓力是自主神經反應的一環,壓力過大或情緒起伏不定都可能增高血壓,長期下來,已被視為引起高血壓的因子。因此學習如何放鬆心情、心平氣和,與家人平時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多多接觸大自然,就是預防高血壓的良方。

【策略5】不抽煙、飲酒適量
抽煙與心肌梗塞有長遠的因果關係,若有菸癮的病人同時罹患糖尿病,對於健康狀況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平時飲酒宜適當,特別是在冬天或氣候不穩定時,老年人需特別注意保暖,嚴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探測站】
心肌梗塞六項危險因子

哪些人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呢?以下六項危險因子請參考:
1、有長期抽菸習慣者。
2、體重過於肥胖。
3、罹患糖尿病。
4、血壓過高。
5、膽固醇數值過高。
6、具有心肌梗塞家族病史者。(諮詢/李明義)




【深度看問題】
痛!前胸透後背
心臟病發的警訊

根據心臟病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導致心臟病及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吸煙、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膽固醇等。而胸痛是一般人對於心臟病人病情發作時的印象。事實上,令人難測的心肌梗塞或心臟病,還有其他症狀卻經常被忽略,所以當事人及家屬更須小心警覺。

病患在求診時,不會以單純的「痛」來表達,反而常常左邊胸部悶悶的、胸部好緊放不開、好像心頭被一塊石頭壓住似的來表述自身的感受。另一項值得觀察的焦點是,有時病人的痛卻是來自其他部位,而非胸口。

多數人以為心臟若有問題,應該胸口痛才是。然而因心臟引起的痛卻是屬於可以轉移的,也就是說,病人感覺到痛的位置,跟實際引發痛的患病部位,有時不見得是在同一處。因此心臟病發之前有時會有頸部痛、後背痛、手臂痠痛或腹痛等症狀表現。

但是也有病人沒有出現典型的胸痛或其他部位酸痛,反倒是以呼吸困難、氣喘為訴求,或者是出現無法解釋的疲倦、虛弱、焦慮。有人則是在運動時出現心悸、盜汗、頭暈或蒼白等現象。由於心臟病是健康的隱形殺手,症狀時而模糊、時而複雜,不僅令人難以覺察,若是病人處於無痛的症狀時,恐怕得付出更昂貴的健康代價。

目前臨床醫學在檢測心臟功能時,多採行心臟超音波、運動壓力檢查(觀察運動時的心電圖反應)、心臟核子醫學照影、心導管術等方式。(李明義主講)




【紙上問診】
問:為什麼會發生中風?中風是高血壓引起的嗎?哪些因素會引起中風呢?

答:當大腦在思考時,需要血液供應其營養。假使腦部動脈血管出現狹窄或硬化現象,可能導致血液阻塞無法暢通的情事發生,被阻塞部位的腦血管可能因缺氧而致使腦細胞失去血液、氧氣和養分的供應,最終令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繼而影響到該部分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病人多呈現顏面歪斜、活動及語言能力受損、不自主流口水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腦中風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缺血性中風,多因腦血管硬化導致血管狹窄及閉塞或因血凝塊流到腦血管造成閉塞。二是出血性中風,由於高血壓或其他腦血管疾病而導致腦血管破裂所致。病發時的症狀有劇烈頭痛、頭部暈眩、頸部脖子經常僵硬不舒服、覺得噁心嘔吐、走路時出現不平衡感、眼睛視力出現突發性的衰退、性情出現驟然大變化等。

由於高血壓與腦中風息息相關,因此病患若能控制好血壓,可以大幅降低中風的發生機率。此外,糖尿病、心臟病、心率不整、年齡高者、嗜喝咖啡、酗酒、女性長期服用避孕藥等,也可能引發中風。(李明義回答)

【文章原載於2005年4月1日出刊的美麗身心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llow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